山传新闻

开云(中国 > 山传新闻 > 正文

学院风采丨开云网页版人文学院

来源:      点击:     时间:2024-07-18

一、学院基本情况

学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着“以文化人,文以载道”的原则培养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学院设有一个本科专业,即汉语言文学专业。该专业于2023年4月获批设立,同年正式招生。本专业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,依托开云网页版特色学科,培养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具备文学鉴赏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学院开设了丰富的课程,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。课程设置包括通识课程、学科课程、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四大板块。在传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,增添跨学科课程、传媒类课程,具有传媒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。开设的核心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、中国现当代文学、外国文学、文学概论、古代汉语、现代汉语、语言学概论、基础写作、应用写作、中国文学批评史、中国文化概论等。

二、人才培养特色和举措

在人才培养方面,汉语言文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。

1.秉持一个原则: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,坚持立德树人,秉持“以文化人,文以载道”的原则,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2.创新人才培养模式:以语言文学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为核心,紧扣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,强化人才培养专业化、特色化。

3.两大课堂相互支撑:立足第一课堂,强化课程育人。在课堂教学中,坚持立德树人,注重学科基础与学术前沿相结合、知识增长与能力提升相结合、成长与成人、成才相结合。

拓展第二课堂,推进实践育人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,如“读书社”、“辩论社”等;要求学生参加与专业课程密切相关的赛事,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、中华经典诵读写大赛等。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受教育、增能力。

人文学院学生采访建校元老

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参加学校辩论赛

4.推行“导师制”。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、专业设想为学生们配备学业导师,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,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
三、专业就业和深造前景

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,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、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,可在新闻媒体内外的多个领域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。

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继续深造选择面广,可选择的学科方向相对丰富,在传统的文学语言类专业和热门的传播、传媒类专业都可以选择自己进一步研究的方向。

四、师资和平台支持

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,他们在汉语言文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。目前该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5人,其中教授2人、副教授7人,高级职称占比60%;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,占比67%。1人被评为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。教师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有魏晋南北朝文学、唐宋文学、明清戏曲、明清诗文、中国古代小说、汉语方言学等。近3年,一门课程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,获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,出版专著3部,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。教师们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,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,为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。

五、社会服务和实践成果

学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提倡师生走出课堂、走出校园,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,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。在志愿服务、社区调研、文化传承等活动种运用学习知识,更能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
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活动

教师以参加普通话测试、举办讲座、参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、参与国际交流等形式,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播和普及活动,为传统文化的传承、弘扬和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高宇星博士做题为《孔子和儒家思想》讲座

王露博士做题为《明代文言小说中的爱情与人情》讲座

介休民间故事调查摄录

朔州地区方言口传文化田野调查·应县

教师们在社会服务中展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和成果,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个人职业生涯,也为学院和专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。




来 源 | 人文学院

初 审 | 王璟暄

复 审 | 李 霞

终 审 | 董国斌